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群眾智慧 的原理與運用

by Travis Chang

Google常常可以精準的找到我們最需要的資料,而這也是Google搜尋最厲害的地方:最相關、最詳細的網頁,總是可以出現在第一頁的搜尋結果。

Google的創辦人Larry Page在1996年發明了PageRank演算法,它可以將每一個網頁評分,越多網頁連往該網頁,他的排名就會越高。也就是說,越多人覺得網頁有用,連結或引用它,網頁排名就會越前面。因此Google每一次的搜尋,都是對某一個主題 群眾智慧 的展現。而Google的演算法就將這個智慧給展現出來。

PageRank 演算法利用 群眾智慧 的原理,讓搜尋結果更準確。

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不乏許多運用群眾智慧的產物,到底 群眾智慧 是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利用它呢?

一、牛的重量

1906年在英國德文郡(Devon)的普利茅斯市(Plymouth),舉辦了一場家禽博覽會。大會邀請參觀人員憑自己的技巧與判斷,猜測一頭公牛宰殺後的重量。為了增加困難度,活動要猜的不是公牛活的時候的重量,而是經過開膛後的重量,也就是扣除頭、腳、內臟、毛皮後的重量。將近800人付了6便士的參賽費(經過通貨膨脹計算換算現今的價值約為7英鎊,台幣約280元)。答案公布後,有一個人完全猜中正確重量,1198磅(約545公斤)。

群眾智慧讓猜測結果接近正確答案。

英國著名的統計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偶然參與了這次的活動,他在活動結束之後向主辦單位要了這800人猜測數字的資料,經過他的分析,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雖然猜測的結果分布非常廣泛,但是所有猜測的中位數卻落在1207磅(547公斤),偏離真正的重量僅有0.8%。

為何這麼多「個別的猜測者」,能產生這麼接近真實數字的結果?高爾頓提出幾個因素:

1.參與者都要付費,因此排除很多浪費時間和沒有指望猜中的人,降低所謂的「愚蠢偏誤」。而且活動提供獎金,因此每個人都會盡量猜中正確的數字。

2.參與者都來自養牛的人、屠夫,甚至是務農的專業人士,因此提高了猜中的準確度。

高爾頓驚訝地指出,群體的猜測中位數居然如此接近真實數字,不僅打敗了大多數的個別猜測者,也比那些被稱為專家的人還準確。而這項分析也讓高爾頓發現群眾智慧的精髓:群眾的平均綜合判斷,會逐漸收斂在正確的答案之中

二、群眾智慧的證明

想像以下的場景:有一間組織想要僱用人員解決難題,組織為了從應徵者獲取更多關於他們個別對問題的解決能力,而決定對1000個應徵者實施能力測驗。他們的分數落在60-90分之間,全部都達到了及格標準,這也證明了他們都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那麼組織應該用什麼雇用方式錄取他們呢?

(i)錄取分數最高的那一個人。

(ii)排除最高分的人,錄取前20個最高分的人。

(iii)隨機選取20個人。

在不考慮(ii)他們彼此之間可能產生的溝通問題,我們都知道(ii)絕對優於(i),而且許多文獻也都證實了這點。但是(ii)跟 (iii)呢?  我們直覺會認為(ii)最好,但是Scott Page 和 Lu Hong已經用數學推導證明了(iii)的選項是最優的。  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而三個臭皮匠,也勝過三個諸葛亮。

根據他們的論文指出,當解決問題的人數增加,個人在群體裡解決的能力,會被隨機選取的人所組成的群體多樣性給抵消。所謂的多樣性,指的是他們如何思考問題,用什麼思考方式解決問題。而思考方式(視角),會被種族、居住地、性別、年齡、經驗、所受過的專業和喜好…等等影響。人數的增多,也讓「相對比較有能力的人」彼此間的相似性越來越高,造成群體個別的特質有很大一部分是重疊的,以致於群體的多樣性不足。

總歸一句話,群體的多樣性比群體中個別的能力重要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而三個臭皮匠,也勝過三個諸葛亮。」

-Growing Thinker

三、 群眾智慧可靠嗎?

既然群眾智慧真的這麼有效,為什麼還是常常看到群眾犯的錯誤?

瑞士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做了一個實驗,他們問了參與者幾個問題,例如:瑞士與義大利的邊界長度是多少?發生在瑞士的謀殺案每年有幾件? 當給定一個參與者其他幾位參與者猜測的數字,參與者猜測的數字就會被鎖定在某個範圍,就平均結果而論他們所猜測的數字離正確答案還差點遠呢。也就是說,個人在群體裡會被給出的某一個任意數字所影響,而如果這個任意數字越接近正確答案,他們也會給出比較正確的答案,反之,他們會錯得離譜。

個人會被群體給出的任一數字影響。

我們可以從上面知道,要發揮群眾智慧的功能,必須讓個人在群體裡所做的判斷不能被其他人干擾,如果群體中有一個特別會帶領大家的Leader,其他人就很有可能被影響,導致個人選項變少,群體智慧就會完全潰散。而這也是近年來許多人希望台灣的法律審判,能夠尋求英美的陪審團制有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在台灣人普遍活在「情理法」這三個順序下,加上台灣人大多沒有法律意識且容易被帶風向,一旦陪審團裡,有一位這樣特別會帶領其他人的Leader,很可能讓整個判決朝向單一個人或部分人的期望,而讓判決沒有朝向法律公平正義,反而走向鄉民正義。

四、我們要如何有效運用 群眾智慧 ?

1.決策的獨立與負相關

我們常常以IQ、能力測驗、學測、聯考分數來評判個人能力,但這樣的測驗方式無法判斷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與其他人思考的方式有多大的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要讓三個臭皮匠這個群體的能力最大化,必須讓這三個人個別、獨立且三個人思考的方式都呈現負相關,才能讓群體智慧變成最大化。

2.多樣性

預測市場的有效性,取決於參與者的特質,參與者的能力當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群體的多樣性。我們不是要招募更多專家到團隊裡,而是要引入更多想法獨特、有不同見解的「獨行俠」。因為專家的意見都趨於一致,而獨行俠的想法常常都是以我為中心,與其他人沒有關聯,反而能增加群體的多樣性。

3.資訊來源的正確性

資訊取得容易,決策者的意見就會出現高度相關性,若資訊來源正確,情況就還好。若資訊來源有問題,一群人做出的判斷,可靠性可能就分崩離析了。

結語

如果我們面臨的環境是非常競爭且需要不斷的創新和產出新的產品(例如Apple、Google),利用「群體的多樣性」就可以幫助這些公司持續進步。然而縱使有了群體多樣性,若許多的政策決定者、選民沒有客觀的正確答案,依然會導致他們的決策錯誤。回顧歷史,金融危機的形成、民主國家選出錯誤的領導者都是這樣來的。

群體的多樣性,能幫助許多競爭的公司進步

而我在為什麼大部分的主管都不敢冒險?一個行為經濟學的探討,提過總教練Belichick,在面對眾多球迷的叫囂之下,依然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然而大部分的教練都會被群眾所誤導,以球迷的期望而做決策,導致決策錯誤。(而要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推薦你另一篇文章:提升莊家優勢的4個方法

即使群眾智慧的發現已經超過一百年了,但群眾智慧依然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諸如最佳的群體規模人數是多少、個人的性格如何影響群體決策及所扮演的角色…等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慢慢去思考和探究。

而在面對台灣法庭審判制度是否應該朝向英美陪審團制的議題上,根據這篇文章,我們已經知道群眾智慧的好處了,我當然雙手贊成陪審團制。但前提是每位陪審團人是否能先經過法律測驗,如同上面的例子一樣,我們必須先確認陪審團人至少要有足夠的法律知識,至少也要有及格程度。並且個體之間在決策過程中不能彼此影響判斷。雖然這兩個條件的執行層面不容易,但若有朝一日政府真能突破困難,我相信在面對法律審判上,或許有機會看到公平正義的一天。

最後,雖然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文獻指出群眾智慧的好處,然而群體的多樣性會導致彼此間的溝通不易、更多衝突、難以互相信任及尊重,因此陪審團制以及其他群眾智慧要面臨的問題,還多得很呢!

參考資料:

1.The Wisdom of Crowds (Vox Populi) by Francis Galton

2.Philip Ball. , Are the many wiser than the few? Phil Ball explores the latest evidence on what can make groups of people smarter – but can also make them wildly wrong.

3.Scott Page & Lu Hong., Groups of diverse problem solvers can outperform groups of high-ability problem solvers

4.Clintin P. Davis., When is a crowd wise?

5.Robert M., Chancing it. The laws of chance and how they can work for you

6.Pavlin Mavrodiev, Claudio J. Tessone, Frank Schweitzer., Effects of Social Influence on the Wisdom of Crowds

You may also like

請留言